塞拉利昂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40年来我


《体育科学》年第1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40年来我国体育学科建设研究回顾与展望

王宏江1,2,王科飞2,3,刘青2

1.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

3.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摘要:为了解我国体育学科建设政策与研究发展情况,立足元理论与学科制度视角,采用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学位条例》)颁布40年来体育学科发展的历史阶段进行了划分,对相关政策、文献进行了统计和述评。结果表明,40年来我国体育学科发展经历了《学位条例》指导下的规范发展时期,科研导向下的蓬勃发展时期和“双一流”建设下的高水平发展时期3个阶段。40年来,体育学科建设研究成果逐年增多,至年进入快速发文期,年达到一个高点后进入发文量稳定阶段,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高水平项目立项数量不断增多,研究主要聚焦在“体育学科属性”“体育学科结构与体系建构”“体育学科发展现状与出路”等领域,研究视角逐渐丰富,促进了我国体育学科的发展。但现有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1)重视学科概念应用,忽视学科建设内涵;2)重视理论探讨,轻视实证分析;3)重视国外经验借鉴,忽视本土化发展研究;4)重视体育学科体系内部重构研究,忽视学科建设体制、机制研究;5)重视体育学科建设内因研究,轻视学科建设外因研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体育学科知识生产与创新,持续推进学科理智建设;2)强化体育学术自组织研究,持续推进学科组织建设;3)强化国家和社会需求导向,持续推进学科制度建设。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体育学科;学科建设;学术期刊;学科制度;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学位条例》),成立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立了学位授予制度和体系。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为我国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法制基础和保障。之后,分别在年、年、年、年、年5次调整了高等学校《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这些调整从学科制度层面促进了体育学科及其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化。经过40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和体育自然科学均取得了长足进步(陈佩杰,;杨桦,)。我国体育学科的地位和水平不断提高,对体育学学科的研究不断深入,各二级学科分类体系逐渐完善和优化。从知识生产者层面,年前后学者们对“体育学科建设”的理论和发展规律进行了专门研究,年开始有博、硕士学位论文将其作为选题,年开始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其中不乏重大和重点项目,这充分反映出国家和体育学术界对体育学科建设的重视。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特别是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做到3个体现,即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这一重要论述也为如何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科给出答案。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上述指导思想与政策为中国体育学科未来发展做出了总体规划。为此,有必要对40年来我国体育学科建设的历程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其研究阶段、成就、不足和趋势进行分析,为体育学科“双一流”建设和新时代体育学科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学科主要包括3种含义:1)作为一门知识的“学科”;2)围绕这些“学科”而建立起来的组织;3)从传递知识、教育教学的角度看,指的是“教学的科目”(宣勇,;郭石明,)。因此,学科建设的定义可以归纳为:“围绕学科方向、学科队伍和学科基地,通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积累,提高学科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综合实力的一项系统工程。”(陆军等,)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体育学科建设发展历程及研究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截至年7月30日,以“体育(学)学科”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到—年的期刊文献篇,对其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剔除“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体育学科教学”等与学科建设不紧密相关的文献,最终得到篇文献;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及高等学校网站、国内各大搜索引擎检索到相关著作5部;截至年12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19项。

访谈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访问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近3届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及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院校的学科建设部门或科研处主要负责人5人,咨询《学位条例》颁布40年来我国体育学科建设历程及上述院校体育学科建设发展趋势。同时对从事学科建设相关研究的福建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6位作者进行访谈,分解研究热点及重要议题。

逻辑分析法:对相关观点和资料进行整理,使用聚类分析工具剖析制约我国体育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对《学位条例》颁布以来体育学科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其研究趋势进行前瞻。

2《学位条例》颁布40年来体育学科发展历程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经历了借鉴苏式教育和体育体制的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基础阶段,还在年和年组织过两次《学位条例》的起草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实施。年,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重新确立了体育学在学科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体育学学科建设开始复苏。概括而言,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方面结合新中国体育实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为我国体育学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孙晋海,)。

2.1《学位条例》指导下的规范化发展时期 

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开始实行学位制,体育学相关专业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位。年1月,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体育学院的任务、系科设置、专业设置和修业年限的意见》《北京体育大学等6所体育学院的任务、规范、专业设置、系科设置、修业年限和培养目标的通知》,对全国体育院校、系科在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设置上提出了要求。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颁布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体育学被列为教育学门类下的一个学科,下设体育理论、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武术理论与方法、体育史、体育管理学、运动医学10个分支学科。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对“体育学”部分未作大的改动,仍将其作为教育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略有调整,增设了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物化学,取消了运动医学和人体解剖学。年7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体育学下设13个二级学科,分别是体育理论、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武术理论与方法、体育史、体育管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科学其他学科。在对下发的《目录》进行多次修订后,年6月,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下发了新的《目录》,将管理学上升为独立学科门类。体育学仍为教育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但下设二级学科大幅度调整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二级学科,并一直沿用至今。这一时期,学者们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huancar.com/ddqh/106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