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利昂

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6月29日发布《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称,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当前水产食品对粮食安全和营养的贡献之大前所未有。

报告指出,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显著增长,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创下历史新高,水产食品对保障21世纪的粮食安全和营养做出了日益重要的贡献。

受全球、特别是亚洲水产养殖业增长的推动,年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达2.14亿吨,其中1.78亿吨为水生动物,万吨为藻类。

报告指出,年水生动物产量比本世纪头十年的平均水平高出30%,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高出60%以上。这一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水产养殖业的增长,该产业的水生动物产量创造了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

粮农组织表示,随着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不断扩大,需要推动更具针对性的转型变革,建设更可持续、更加包容且更公平的渔业和水产养殖业。要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针对水产食品的生产、管理、贸易和消费方式开展“蓝色转型”。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增长对于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渔业和水产养殖需要进一步转型,才能应对挑战。”“我们必须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保证水产食品的可持续生产,保障生计,保护水生生境和生物多样性。”

当前水产食品对粮食安全和营养的贡献之大前所未有。自年以来,全球水产食品(不包括藻类)的消费量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几乎是世界人口年均增速的两倍。人均年消费量达到20.2公斤,是20世纪60年代消费量的两倍多。

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年仍有超过1.57亿吨水生动物直接供人食用,占水生动物产量的89%,略高于年的消费量。年水产食品约占动物蛋白消费量的17%,在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达到23%,在亚洲和非洲部分地区超过50%。

年,亚洲国家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水生动物产量占全球总量的70%,其次是美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中国仍然是最大的渔业生产国,其次是印度尼西亚、秘鲁、俄罗斯、美国、印度和越南。

报告指出,受过度捕捞、污染、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渔业资源继续减少,但生物可持续种群的上岸量正在增加。年,生物可持续水平范围内的渔业种群比例降至64.6%,比年下降1.2%。然而,年82.5%的上岸量来自生物可持续种群,比年提高了3.8%。

年渔船总数估计为万艘,较年减少了10%,反映了各国特别是中国和欧洲国家为缩小船队规模所做的努力。亚洲仍然是船队规模最大的区域,约占全球渔船总数的三分之二。

对于年渔业和水产养殖的展望预计,粮农组织表示,未来生产、消费和贸易仍将增长,但增速较慢。预计年水生动物总产量将达到2.02亿吨,主要得益于水产养殖的持续增长。预计年水产养殖产量将首次突破1亿吨,年达到1.06亿吨。预计到年世界捕捞渔业将得到恢复,达到万吨,比年增加6%,得益于资源管理改善,未充分捕捞的资源得到利用,且丢弃、浪费和损失减少。

《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概要封面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报告。?粮农组织

主要数据

产量

全球水生动物和藻类总产量:2.14亿吨-水生动物首次销售额:亿美元

海洋捕捞渔业:万吨

淡水捕捞渔业:万吨

水产养殖产量:万吨,创历史新高

消费与贸易

供人食用总量(不包括藻类):1.57亿吨

渔业和水产养殖产品国际贸易额:亿美元

就业与渔船数量

渔业和水产养殖初级产业就业总人数:万,其中21%为女性

渔民和水产养殖者最多的区域:亚洲(84%)-全球渔船总数:万艘

渔船数量最多的区域:亚洲-万艘,约占全球渔船总数三分之二

渔业种群

可持续捕捞种群:64.6%(年),比年下降1.2%

可持续捕捞种群占总上岸量比例:82.5%(年),比年上升3.8%

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概况

据估计,年全球水生动物产量为1.78亿吨,较年创纪录的1.79亿吨略有下降(表1)。其中捕捞渔业产量万吨(51%),水产养殖产量万吨(49%)(图1)。除水生动物外,年藻类产量为万吨(湿重),其中97%来自养殖,主要是海水养殖。

水生动物总产量中,超过1.57亿吨(89%)供人食用(图2)。其余万吨主要用于生产鱼粉和鱼油(万吨,占81%)。

年至年,全球水产食品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3.0%,几乎是同期世界人口年增长率(1.6%)的两倍。人均水生动物产品消费量每年增长约1.4%,从年的9.0公斤(鲜重当量)上升到年的20.5公斤。

近几十年来,供应增加、消费者偏好变化、技术进步和收入增长是影响水产食品人均消费量的主要因素。

水产食品仍然是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食品种类之一。不包括藻类在内,年全球水产品出口总量约为万吨,价值亿美元。与年创下的万吨、亿美元的历史高位相比,出现大幅下降(出口额下降8.4%,出口量下降10.5%)。

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创历史新高

年,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2.14亿吨,其中水生动物1.78亿吨,藻类万吨,比此前年创纪录的2.13亿吨略有增加(3%)。年中上层种类特别是秘鲁鳀的渔获量减少、中国的渔获量减少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捕捞渔业产量下降了4.4%,这也是总产量增长有限的主要原因。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增长弥补了捕捞渔业产量的下降,但过去两年水产养殖的年增长率也有所放缓。

年,亚洲国家是主要生产国,占总产量的70%,接下来依次是美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图5)。中国仍然是最大的生产国,占总产量的35%。近几十年来水产养殖的扩大推动了内陆水域水生动物产量的整体增长,其在总产量中所占比重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12%上升到年的37%。

年,全球捕捞渔业产量(不包括藻类)为万吨,估计价值1亿美元,其中万吨来自海洋水域,万吨来自内陆水域,与前三年平均值相比下降了4.0%。有鳍鱼类约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85%,其中秘鲁鳀再次成为捕捞量最大的物种。

年,四个最高价值类别(金枪鱼、头足类、虾和龙虾)的渔获量要么保持在最高水平,要么略低于此前的最高渔获量纪录。

全球内陆水域的渔获量估计为万吨,尽管与年相比下降了5.1%,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原因之一是生产国的报告有所改善。亚洲占内陆渔业总量的近三分之二,其次是非洲,内陆渔获对这两个区域的粮食安全都很重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首次不再是最大的内陆渔业生产国,印度以万吨的产量取而代之。

年全球水产养殖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亿吨(图13),其中水生动物万吨,价值亿美元;藻类万吨,价值亿美元。约万吨在内陆水域养殖,万吨来自海洋和沿海养殖。智利、中国和挪威分别是各自所在区域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年,受这几个国家生产扩大的推动,非洲以外所有区域的水产养殖都保持了增长趋势。非洲两个主要生产国埃及和尼日利亚的产量出现下滑,其他非洲国家则较年增长14.5%。亚洲继续在全球水产养殖中占主导地位,占总产量的90%以上。

年,水产养殖对全球水生动物产量的贡献率达49.2%,创历史新高。投饵型水生动物养殖增速继续高于非投饵型水生动物物种。尽管养殖的水生动物种类非常多样,但水产养殖产量由少数几个“主要”品种主导,特别是内陆养殖的草鱼以及海洋养殖的大西洋鲑鱼。

89%的产量直接供人食用

渔业和水产养殖产品的利用和加工,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很大变化。

年,全球89%(1.57亿吨)的产量(不包括藻类)直接供人食用,而20世纪60年代这一比例为67%。其余产品(超过万吨)用于非食用目的,绝大多数用作鱼粉和鱼油。

在直接供人食用的水产食品(不包括藻类)中,生鲜或冰鲜产品仍然占最大比重,其次是冷冻、预制和保存处理及经过加工的产品。在亚洲和非洲,通过盐渍、烟熏、发酵或干燥来保存的水产食品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越来越多的副产品被用于食用和非食用目的。例如,全球鱼粉产量的27%以上及鱼油总产量的48%来自副产品。

水产食品消费年均增长3.0%

年至年,全球水产食品消费量(不包括藻类)年均增长3.0%,几乎是同期世界人口年增长率(1.6%)的两倍。年,年人均消费量达到20.5公斤,创历史新高。由于新冠疫情造成的需求收缩,初步估计年的消费量将出现下降,年将略有增长。

除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的人均水产食品消费量在年至年期间都有所上升,其中,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年增长率最高。全球来看,年,水产食品提供的蛋白质占动物蛋白摄入量的17%左右,所有蛋白摄入量的7%左右。

对于33亿人而言,水产食品至少提供了人均动物蛋白摄入量的20%。在柬埔寨、塞拉利昂、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加纳、莫桑比克和一些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水产食品占动物蛋白总摄入量的一半甚至更多。

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国

近几十年来,渔业和水产养殖产品的国际贸易显著增长,扩大到各大洲、各区域。年,不包括藻类在内,全球水产品出口额为亿美元,较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亿美元下降了7%。年水产品贸易占农产品贸易总额(不包括林业)的11%,占商品贸易总额的1%左右。在许多国家,这一占比还要更高,例如,在佛得角、冰岛、基里巴斯和马尔代夫,水产品贸易占商品贸易总额的40%以上。年至年,水产品贸易额年均名义增长6.9%,实际增长3.9%(经通胀调整)。贸易额的增长快于贸易量,说明高价值品种以及经过加工或其他形式增值的产品在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

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生动物产品出口国,其次是挪威和越南(图52)。欧盟是最大的单一进口市场。最大的进口国是美国,其次是中国和日本。就贸易量(鲜重)而言,中国是最大进口国。中国进口的产品除了供国内消费以外,也作为原材料在中国加工后再出口。

年渔业和水产养殖预测

粮农组织对年渔业和水产养殖的预测表明,生产、消费和贸易将出现增长,但上升速度较慢。

到年,水生动物总产量预计将达到2.02亿吨,增量部分主要来自水产养殖。年,水产养殖将贡献1.06亿吨水生动物(图71)。世界捕捞渔业产量预计有所增加,达万吨,这是由于资源管理的改善带来某些物种种群的恢复,未充分捕捞资源的渔获量增加,以及丢弃、浪费和损失的减少。

到年,90%的水生动物生产将用于人类食用,与年相比总体增长15%。这意味着人均年消费量将从年的20.2公斤增加到年的21.4公斤,所有区域的水产食品供应都将有所增加,但据预计非洲的人均消费量将略有下降,该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令人关切。

水产品贸易将继续扩大,但速度低于前十年,背后的原因是生产增长放缓,价格上涨抑制了总体需求和消费,以及一些主要生产和出口国如中国的国内需求增强。年,出口占总产量的比重(36%)将保持稳定,其中水产养殖的贡献增加。预计年国际水产品贸易名义价格将上涨33%。驱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增加、人口增长、需求强劲、供应减少,以及饲料、能源和鱼油等投入品价格上涨而带来的生产成本压力增大。

“蓝色转型”是必由之路

粮农组织表示,随着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不断扩大,需要推动更具针对性的转型变革,建设更可持续、更加包容且更公平的渔业和水产养殖业。要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针对水产食品的生产、管理、贸易和消费方式开展“蓝色转型”。

粮农组织强调,要在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需求的同时着眼长远,加强种群和脆弱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保护人们的生活和生计,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根据年版《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的数据,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仍然令人深感忧虑,年可持续捕捞种群的比例下降至64.6%,比年的水平低了1.2%。

然而,也存在令人鼓舞的迹象:可持续渔业种群占年总上岸量的82.5%,比年提高了3.8%。这似乎表明,规模较大的种群得到了更为有效的管理。

粮农组织积极推进“蓝色转型”。这是一项富有远见的战略,旨在同时应对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双重挑战,并确保成果公平和性别平等。为推动变革,气候和环境友好型政策与做法以及技术创新也不可或缺。

粮农组织渔业及水产养殖司司长曼努埃尔·贝瑞吉表示:“蓝色转型是一项由目标驱动的进程。通过蓝色转型,粮农组织各成员及合作伙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水产食品体系的作用,在不超出生态系统承受范围的前提下促进粮食安全和营养,推广可负担的健康膳食。”

面临的新问题

自年3月以来,新冠疫情席卷各大洲,给各国的卫生、社会和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损失,渔业和水产养殖也不例外。世界范围内,新冠疫情带来的封锁措施以及市场、港口、边境的关闭,造成水产食品的生产和流通受阻,就业和生计蒙受损失。

疫情凸显了市场和供应链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国家社会保护体系具备包容性和应对冲击能力的重要性。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危机加速了数字化进程,鼓励了电子监测和电子执法、绿色能源、清洁技术的使用以及本地生产和本地市场的发展。

气候变暖加剧带来了不可逆的变化,迫切需要采取基于海洋的行动来加强和加快气候变化缓解和适应措施,渔业和水产养殖适应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为此,需要明确考虑渔业和水产养殖管理中的气候压力因素,将气候变化适应计划与渔业和水产养殖管理或发展行动相衔接,包括因地制宜地为渔业和水产养殖气候压力因素设置本地指标。

渔业和水产养殖中的性别平等对于实现可持续性和包容性至关重要。虽然女性在渔业和水产养殖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她们却主要从事非正规、薪酬最低、最不稳定、技能要求最低的工作。受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影响,女性经常面临性别限制,使她们无法充分实现自身在该部门能够发挥的作用,无法获得充分收益。此外,女性获得的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市场、社会保护和体面就业、决策和领导地位也较为有限,使得情况更加复杂。在粮农组织《性别平等政策》的指导下,粮农组织通过一些关键工具和方式,推广性别变革型方法。

内容综合:粮农组织、中国新闻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huancar.com/xzqh/10854.html


当前时间: